中新社上海5月18日電 題:旅捷華商在滬開辦的全球第三大打字機博物館
  作者 韋柳
  “打字機是歐洲人的‘文房四寶’……這台1895年生產的阿德勒牌打字機在我的收藏中是最受重視的‘長者’”,戴著眼鏡的陸漢斌饒有興緻地向參觀者介紹著他的寶貝們。他是一名捷克華商,在國外21年的經歷讓他得以收集世界各國的打字機,也使得其收藏規模成為世界上繼大英博物館及瑞士洛桑博物館之後的第三大打字機博物館。
  玻璃櫥窗里一臺台造型古樸又精緻的打字機,配以內牆上與打字機相關的生動小故事,《打字機的誕生》、《光緒皇帝與打字機》……一切都讓人仿佛是徜徉在打字機的世界里,每一臺都在靜靜訴說著自己的故事。
  延安西路上一幢普通的寫字樓里,乘坐電梯抵達7樓,初見時似乎只覺得這不過是一間白領辦公地,走近才發覺是來到了一座打字機的博物館。窗前擺放了幾乎一整面牆的書刊。圓桌、鋼琴、布藝沙發,如同咖啡館里的陳設,在這裡卻也顯得如此協調。
  陸漢斌說,與打字機結緣是在1993年,在一次到德語老師的家中請教功課時,正巧看見她的書桌上放著一臺梅賽德斯牌打字機,“夕陽正從窗子的白紗里透進來,映在黑幽幽的打字機上,泛出潤澤的光輝,”老師敲打打字機時如同彈鋼琴般的優雅側影讓他從此對打字機情有獨鐘。
  2010年,藉著上海世博會的東風,陸漢斌在徐匯區吳興路上尋的一處不大的場地開辦了他的打字機博物館,可是簡單的排排陳列,讓他覺得無法讓參觀者同他一樣感受到打字機的美。於是今年5月18日,在“世界博物館日”這一天,他籌劃已久的“三館合一”的打字機博物館重新開館了。
  談到開辦民間博物館,陸漢斌說,中國的博物館太少了,如果按5萬人一個博物館的標準,上海至少應該有600至700個博物館。
  但是只靠自己的力量,想長期支撐起一個博物館有太多的困難,除了高額的場地租金,“留不住人”是最大的難處。傳統意義上的博物館,參觀者大多是走馬觀花式的“看稀奇”,可是陸漢斌想,“為什麼不能把人留下來慢慢感受這種文化氛圍呢?”
  在品鑒咖啡,翻閱圖書的同時,將打字機的文化浸入到每個人的心中,也為其他收藏者提供分享自己藏品的平臺。對此,陸漢斌笑言:“能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拿出來讓更多的人欣賞,這比我做成一單生意還要讓我興奮。”(完)  (原標題:通訊:旅捷華商在滬開辦的全球第三大打字機博物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e61qehjz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